?
怎樣從0到1搭建私域流量池?
首先聲明,本次分享除了和大家講流量,更多的會和大家聊聊增長。(流量和增長并不一樣,流量增長是一個單點學科,但業務增長則是一個系統工程)為什么聊這個?
原因是前幾天,我新認識了一位做社區產如何裂變群的品的創業者,其目前業務進展還處于初期階段,其咨詢我:應該如何從 0 到 1 的做好這款產品的運營和增長?
這個問題說實話,很有挑戰。由于我對運營不算專業,所以今天運營的部分就先不聊了。但增長部分我還是能聊聊的,所以我今天跟大家做這個探討:一個產品、一個業務如何將流量池做到從0到1,到1萬,到100萬。
當然,以下內容是我的部分愚見,僅供參考,大家取其精華,選擇性吸收即可。
一、增長前的準備
首先,要想把自己的業務和產品的增長從0到1做起,除卻產品本身和團隊本身要 OK 之外,你還需要做這么幾件事:
1. 明確自己的目標人群
有人看到這一句肯定會說,怎么又在講廢話,這一句話你不知道講了多少次,我不知道聽了多少次。但是,你真的理解這句話嗎?
在我看來,這句話可以拆成 3 部分來理解。
1)第一部分
明確自己的人群很重要。因為只有你明確你的目標人群到底是誰,才能夠反向瞄準射擊,做到:明確渠道,明確內容,明確素材,明確流量策略、明確競爭對手、明確預算。
2)第用戶增長二部分
很多時候問:你的目標用戶是誰?而你所理解表達的目標用戶,真的是一個合理增長模型下的合適的目標用戶嗎?
聽起來很繞,我對這句話的理解是:因為業務有一個好的增長,在一開始,大概率是基于一個小的、一個聚焦的切口來使勁的。這句話其實是我自己的反思目前正在給一些企業做增長。之前有些朋友問我們:你們的目標用戶是誰?我們的對話是:企業。?。科髽I? 我們:中小企業啦商業裂變!
可見,我們其實并沒有把我們的目標用戶想清楚,我相信,市場上肯定也有大量的團隊同樣也沒有想清楚。這里所謂的中小企業,這樣的目標用戶,太大了,太籠統了!根本不能算得上是目標。
我們在增長初期,在產品初期,在業務初期,就應該深刻理解自己的用戶,想清楚你的用戶是誰?把目標更具象化,顆粒度更細,一說出來腦子里就有一個初步印象。
比如說中小企業?那是有流量團隊的中小企業?還是沒有流量團隊的?是有流量團隊做的還可以的?還是做的不好遇到瓶頸的?是做教育的、新消費的還是什么其他品類的中小企業?是有內容生產能力的還是沒有的?是預算100w以內的還是以上的?
不要以為以上的定位是在白花功夫。要知道,你的切口不同,你的用戶就不同;用戶不同,因為你要提供的價值匹配不同,你的產品就不同;你的產品不同、用戶不同,你的流量增長的方法策略渠道也不同。
而且,相較于一開始就定位一個大群體,先從一個小群體切入,更容易做好流量的起盤,也只有一開始可以起來,才會有后面的從0到1的可能性。所以,這就更需要一個清晰的用戶定位和畫像。
這是第二段理解。
3)第三部分
明確自己的目標人群,不僅是要做到真正的明確和清晰,為了防止從0到1的過程中,沒抵達1,剛到 0.5 就歇菜了,我們還要做到頂層設計,做到預設不同用戶增長時間、不同階段的目標人群應該是什么樣的。這句話什么意思?
用戶增長要知道,要想保持一個長期的、從0到1的增長,在不同的階段,你定位的目標用戶理應也有不同。
這一方面是因為單一用戶畫像,你獲取流量很快就會到達一個瓶頸期,第二是因為當你的服務邊際隨著業務和企業的發展,能夠拓展的越來越寬時,你的用戶就會相應變化,換成具體的行為是:你會拓sku。
所什么是群裂變以,要想保持從0到1的增長,而不是從0到0.5就歇菜了,我們就需要做一個指揮家,做到在合適的時間階段做合適的人群,依靠對應策略,做到跨越本來業務的增長天賦上限。
當用戶增長然,這個過程很可能并不是一開始頂層設計就規劃好的,也是很可能在你業務發展的過程中,受到用戶反饋、用戶行為,反向驅動你拓展品類,拓展你的目標用戶。
你如果想要做長期的增長,那這根弦腦子里是一定要繃緊的,要多思考。
OK,以上就是第一個點,也是我對所謂目標用戶的理解。這一段因為最近有感而發,不知不覺寫多了,下面加快速度。
說完第一個點,下面說要想增長,需要先思考的第二個點:
2. 明確你的定位,不同的定位,增長的形態也不一致
這里的定位指什么呢?你要做大生意,還是要做小而美?
大生意有大生意的流量做法,小而美有小而美的做法。大生意往往依靠于規模化的投放。而小而美,可能單個渠道的藍海流量就足夠養活了。
就拿在線教育市場來舉例,我既知道有猿輔導作業幫這種兇猛型的增長形態,也知道我認識的某位在線教育創業者,其做的是小而美,產品、團隊都非常硬,但今年也做到了高速增長。
但你回頭看這二者的增長曲線和策略,其實是完全不一致的。
猿輔導這類是先增長后產品,在增長的過程中迭代產品。其持續增長的引擎是投放,核心其實是資本驅動。而我朋友的小而美,則是先產品后增長,有極高的轉介紹率。同樣因為產品好,銷轉的細節好,轉化率極高,其核心是產品驅動。
但是這一種類型則要注意一個點是,要么你就徹徹底底的定位做一個小而美,要么,你需要在小而美的同時,要時刻考慮增長的持續性。這就回到了上面的那個點,你要考慮你的第二目標用戶是誰,你的第二曲線在哪里,如何從0到0.5,再從0.5到1,如何破圈。(此處想到了 B 站)。
所以,基于你對自身的定位,就決定了你的業務從0到1增長的過程中,前期的側重點是什么,以及流量策略的完全不同。
又說回 B 站,比如大名鼎鼎的 B 站的注冊限制答題,如果是增長驅動型的,B 站怕是早早的就要去掉這個限制,可見其是產品驅動的,而且很好的找到的第二曲線,目前正在成功破圈的路上,面向更廣大的群體。
說完業務從0到1你要首先思考的兩個點,下面,咱們正式講一下,我理解的,如何讓業務在流量層面做到從0到1的起量。
二、如何做到流量的從0到1?
要想做到流量起盤,并且做到從0到0.5,再從0.5不斷地迫近那個1,我們則需要做到下面的三點:
1. 查看自身資源,確定增長策略
如果你有一個能說會道,甚至本身就是網紅的創始人,就拿我們流量增長圈子里的例子來看,比如肖逸群、比如劉思毅,再遠一點,比如羅永浩、王欣(快播)。那做好這些 CEO 本身的 IP 塑造和宣傳,其實就是做公司的業務增長了。如果你的企業有這類資源,那一定用起來,而且要用好。
如果你拿到了一筆很大的錢,而且本身的產品、團隊都具備增長條件,那你還在等什么?大規模投放吧。當然,投放也不是亂投,要針對固定渠道固定人群,先測,跑出一個合適的模型,再放量。
如果你的產品自身就很 OK,你也有信心說,只要來的人群對,我有把握把他留住,而且還有把握讓他轉介紹。那你也可以嘗試內容引流,甚至可以小范圍的買一些精準渠道的量,然后搭配著分銷裂變,做基于產品和服務本身的轉介紹。
如果你公司本來就有一些流量池,比如大幾萬、大幾十萬的私域好友,比如有較多粉絲的公眾號或其他平臺的號。那你的增長策略不妨是先試一波導量,將這些已有池子里的量用起來。
如果你的團隊做內容的能力很強。那不妨還是以內容驅動,在全網分發做內容,甚至是打造出幾個 IP 出來,以內容和 IP 來引流增長。
OK,以上是先看自己有什么,再定初步的流量策略,定完后,下面就是第二步:
2. 通過大量測試,找到一個適合你的渠道,并吃盡這里面你能吃到的流量
初步定好流量策略之后,你就要開始找一個適合你的渠道,并且要持續深耕,為什么是「一個」渠道呢?
要知道,在業務或產品的早期,淺挖十口井,不如深挖一口,專注單個渠道,才能最大節省運營成本,聚集精力在短期內做出超出別人的流量效果。(當然,這里講的是起量的前期,后期的話,由于單渠道的流量瓶頸,肯定需要早早布局多渠道獲量)。
還有,這里的所謂的適合你的渠道,也不是拍腦袋就能定下來的。
首先,我們需要定義:什么是「適合」的渠道?
我想,所謂「適合」,一定是滿足:較快、較多、較省。
且因為目的是實現業務最初的一波起量,所以這個渠道可以是大眾渠道,也可以是小眾渠道,只要滿足以上說的:轉化效率高、轉化成本低、轉化快,且具備可持續、可復制的特質,那就是值得投入的渠道(當然,有多個渠道都適合的情況下,當然是做天花板最高的那個)。
定義完適合的渠道之后,那我們要怎么樣才能夠找到適合的渠道呢?
答案是:多實踐,多試驗,依靠數據來最終定義。
這里,你需要知道各個渠道的用戶畫像,大致是什么樣子,比如你做的是B端商家,那按照你的主觀印象,他們會聚集在哪里?在頭條?在知乎?在百度大搜?在微信搜索?在抖音?在快手?
通過主觀判斷縮小范圍后,再通過小范圍的測試,不管是多平臺分發內容,還是多平臺小范圍投放,可以測出哪些渠道是有優勢的,是符合上面說的適合的。
當然,這個測試的過程一定是需要時間的,而且需要一定的運營成本乃至是金錢的投入。找到適合渠道之后,下面就是針對這個渠道,深挖針對性的內容和玩法,有錢的話,那就是規模投放,做到快速占領該渠道適合你的流量。
做好這用戶增長一渠道的話,運氣不差,你會完成業務、產品的最用戶增長初一個起勢。如果用 APP 產品舉例,你完全有機會拉新大幾十萬用戶。當然,你最終能在這個渠道挖到多少流量,能挖多久,甚至面對同行競爭,你能有多大優勢,這里就有靠于流量團隊的配合以及實力了。
其中包含:投放能力、KOL的BD能力、找號能力、內容/素材能力、數據分析能力、如果做的是免費流量,那就十分看重在該渠道的技巧能力以及內容的能力。
在找到適合渠道,吃到相對藍海的流量,但單個渠道的流量上限一定是有天花板的,這時候,如果我們要做到持續增長,做到從0.5-1,那還要做到下面第三點。
3. 持續拓展渠道,并保持高性價比流量的獲取能力
關于這一點,應當在做單個渠道的流量時就早早考慮。尤其是流量負責人,更是要早早考慮,不能當單個渠道流量達到上限了,才去找新的量、新的渠道。
關于拓新利潤裂變渠道,同樣是上面的條件:轉化效率高、轉化成本低、轉化快,且具備可持續、可復制的特質。但殘酷是的,很多情況下,現實情況往往不會如我們的意。
我們遇到的更現實的情況是,找不到滿足以上這些條件的渠道,就算能找到,也是對比出來的便宜,真實的價格,早就比第一個渠道的單價不知道貴到哪里去了。
在這個階段,屬于流量的中后期,那我們應該在積極拓展其他渠道的同時,依靠第一波流量起來的勢能,借助于用戶和跑起來的業務,將團隊更多的重心放到內部的增長上去:優化組織效率、優化銷轉路徑、優化各種細節、甚至做單個用戶多個 sku 的一魚多吃,等等等等,以及最重要的,持續優化產品和服務本身。
當流量爭奪已白熱化競爭,流量本身就不再是壁壘。
我們要做的是:在流量白熱化競爭前,將流量的優勢轉化為技術的優勢;轉化為組織效率的優勢;轉化為品牌的優勢;轉化為無數個大號、IP 的優勢;還有,轉化為產品服務本身的優勢。
朋友圈裂變二維碼活碼裂變式營銷朋友圈推廣渠道二維碼朋友圈營銷微信群活碼互聯網推廣互聯網營銷小程序推廣